【灵动课程】邂逅扎染,布里生“花”——记西幼仙林湖园中三班班本课程故事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

即染,则解其结,

凡结处皆原色,

余则入染矣,其色斑斓。

    扎染,是我国民间特有的印染方法,其工艺从扎结到浸染都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彩色相间的图案之中,无序的捆扎之间带来的是惊喜和温暖,这就是扎染。当孩子与扎染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一、邂逅

    辰辰妍妍,你这件衣服真漂亮,花纹真奇特!

    蓝蓝:我也非常喜欢上面的花纹。

    鱼儿:这花纹和我们平常穿的不一样。

    包子:是啊!像过年放的烟花。

小2.jpg

    一件普通的衣服,通过色彩的点缀,创意出了美妙的图案,就这样孩子们邂逅了扎染,对扎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回到班级我询问孩子们“你们知道辰辰衣服上的图案是怎么形成的吗?”

    西西应该是画上去的吧!

    菜花有一个模板,沾上颜料印上去的吧!

    于是,我轻轻的走到他们身边告诉他们其实妍妍的这件衣服运用了我们国家民间特有传统的手工艺--扎染

    这些漂亮图案到底是怎么扎染来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的思考: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当幼儿出现兴趣点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契机,促进其深度学习。学前阶段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直接经验的获取,于是,当幼儿对于未知事物感到好奇,不断调动已有经验对事物进行假设、分析时,教师不是直接告知结果,而是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和物质上的支持,引导幼儿操作、验证,通过亲身感知来获得经验。

    

    二、采

    经过了老师的知识普及,孩子们回班后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扎染丰富的创造性,对幼儿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于是,他们展开了探索...

            1.扎染需要哪些工具?

    娴儿:需要好多好多颜料。

    蓝蓝:需要皮筋和夹子。

    瓜瓜:还需要手套,要不然手就会脏。

    孩子们开始了扎染工具大搜集,在班级内找到了各种能够扎染的工具……

小6.jpg

           2.扎染都有哪些步骤呢?

    第1步:先将布浸湿再拧干

小9.jpg

    第2步:把布捆扎起来

小10.jpg

    第3步:可以染色啦

小11.jpg

    第4步:密封

小12.jpg

    第5步:取出染布就可以打开晾干啦

小13.jpg

          3.都有哪些捆扎方法呢?

    孩子们通过欣赏不同的扎染作品,发现了扎染有不同的图案,那是怎样形成的呢?基于孩子们的折纸经验,他们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布的折叠法……

    转圈圈法

小14.jpg

    扎小球球法

小15.jpg

    折三角形

小16.jpg

    稻草人法

小17.jpg

    小花朵法

小18.jpg


    三、入染

    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进行讨论,加上前期实践,孩子们已初步掌握、了解到相关扎染的技法我们随即在班级中布置了扎染的环境,并投放了相关的材料,在环境与材料的互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创作……

    浸泡并拧干

小20.jpg

小22.jpg

    叠布、捆扎

小24.jpg

小28.jpg

    染色

小30.jpg

    密封

小48.jpg

    取出,拆卸

小51.jpg

    接下去,晾晒

小54.jpg

    当看见自己亲手扎染出的作品时,孩子们声声赞叹脱口而出:“哇,真漂亮!”

    “快看看,我的真好看!”大家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每一块小方巾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特点,这就是扎染的魅力之处,如此神奇的成果,让孩子们惊喜不已。

小62.jpg

    可是,经过几次游戏探索后,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总是绑不好皮筋,怎么办?

    为什么皮筋会断掉呢?

    为什么相同的染料,染出来的布颜色不一样?

    这么多问题一起冒出来,怎么办呀?别担心,我们有好办法!

    和老师一起看绘本、讨论、寻找答案。

小69.jpg

    终于,我们明白多绑几次,熟练了就能绑好橡皮筋,橡皮筋用力拉长,绑扎过布以后,发生了弹性变形,多次使用就会断掉。

    那其他的问题呢?不着急,我们一个个来解决!


    四斑斓

    帅帅:老师你看紫色的染料快没有了,下次扎染时怎么办啊?

    汤圆: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制作染料呢?

    宵宵:可以,我妈妈包的饺子就是粉色的,放了火龙果。

    那我们也去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植物能当我们的染料吧!

    孩子们回家后开始寻找觉得能够当染料的自然物并用自己选择的工具开始榨取汁液。

小72.jpg

    通过用破壁机、榨汁机、捣蒜器还有圆柱形积木等设备,孩子们蔬菜水果捣碎,制作成了能够染色的染料。火龙果变出了粉色的染料,菠菜是绿色的染料,那么它们能将布染出颜色吗?孩子们开始了验证……

小74.jpg

    你看,真的能染上颜色,我们成功了!

小78.jpg


    教师的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扎染是我国劳动人民发现美、表现美的成功案例,引领着孩子们亲近、实践、惊叹扎染的神奇,就是发现美,表现美的幸福经历。此次活动,我们在每个环节之后与幼儿进行对话,由孩子的第一感受来进行扎染活动行径的设计和更改。我们发现,当孩子的问题一个一个被解决了之后,他们对于活动的兴趣更加浓厚了初步计划、前期准备、活动实施、整理与归纳,每一个环节都让幼儿自主跟进。而教师,只需要做幼儿兴趣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持续的观察,给予幼儿有效的经验支撑,促进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学习与发展。


     我们也将持续鼓励家长和幼儿依托本土丰富的社会资源,走进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继续探寻古法扎染的秘密,展现“一捆一扎”间的神奇技艺。

     扎染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让孩子们在欣赏和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着传统扎染的独特魅力,不断探索扎染方法与扎染效果之间的关系,用童真的话语诉说着自己的发现,古老的艺术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焕发着新的生机。

 

撰稿:陆匠钰  摄影:王姝婷

 审稿:李永琴  审核:邓秋菊、夏天